陕服主页

党政办

Party government office

关于印发《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6-06-03  点击:[]


各处(室)、二级学院(部)、直属单位: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查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组织所属人员认真学习讨论,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报送党政办。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2016年06月04日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董事会抓住机遇,积极筹谋,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真抓实干,使学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高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以升格为契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特色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支撑,以环境建设为基础,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升本以来,学校领导层认识到由高职向本科转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认真研讨形势,确定新的目标和方向,要对办学理念、发展思路进行重新梳理,制定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国家政策、符合本科高校标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明确了我校的发展思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坚持质量发展是根本的发展,特色发展是最好的发展,规模发展是基本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体制上必须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理念上必须坚持以“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思想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校层次提升,为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努力,于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跨上了更高的台阶,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承担更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任务,也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管理更加规范

学校升本以来,我们重新修订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章程》,按照本科高校的要求,充实了董事会,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院务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会的职权,制定了董事会、院务会、党委的议事规则。学校聘请了具有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学校领导,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声誉的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基本上实现了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加强了以“一章八制”为主体的一整套本科大学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项管理更加规范。

4.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校上下统一认识,认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好本科高校的基础。学校成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采用引进、培养、在职提高相结合的方式,补充数量、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到2015年末,专任教师达到461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4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48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11名,建设了一支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

5.教学条件建设逐步到位

“十二五”期间,学校十分重视基本教学条件的补充完善工作,利用自有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合理规划,精心实施,教学基本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田径场;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工程中心”,全校共建成专业实验室50多个,增添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了所有专业实验教学需求,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保证了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的需求。

截止2015年末,校舍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并建成了校园网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标准化考场、校园无线广播、LED户外教育平台、医药观摩系统、多功能计算机实践中心,实现了全校园无缝监控(安防)系统,为教学工作搭建了以2000多台计算机为终端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的移动终端应用,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

6.专业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17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现有45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以服装和艺术为特色,工、文、管、经互为支撑、互相融合的专业群。学校201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服装设计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新专业的规划申报、老专业的评估检查、优势专业的遴选建设等工作都已形成了规范的程序和机制。

7.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听课、督导检查、期中检查、专项检查、学生反馈等方式,从校级到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完善了各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评价,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到及时处理和整改。教学质量监控贯穿在所有的教学、管理过程,质量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8.特色初步形成

学校升本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在高校大省陕西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学校在突出服装与艺术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办学特色的凝练、总结与培育。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1)以服装产业链为主线延伸扩充、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合理规划专业发展,形成陕服专业结构特色。(2)实行工、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 “遵循人文原则、符合工程原理、采用艺术元素”的意识,形成陕服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3)实行班主任助教制,以服务的理念促进管、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人为本、寓教于管、严宽适度、互动相宜的学生管理特色。(4)实行专业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形成陕服特色鲜明的专业内涵。(5)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校所合一,校企融合,形成陕服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特色建设的初步形成,使我校成为陕西民办高校中为数不多的特色鲜明的工科高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9.党建工作不断创新

“十二五”期间,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丝不苟的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创造性开展理想、道德、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活动,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

10.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以升本为契机,按照本科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走出去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学校设立校内教学科研基金,从政策、机制上给予支持。

“十二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年均达到150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年均15部,建成2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科研立项5项。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连年获奖,连续21年保持重大事故零记录,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校园”。2014年被全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评为“年度学生最满意院校”,2015年被评为“年度创新创业教育典范院校”,吕明董事长被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二)“十三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需要学校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民办大学的数量增加,竞争更加激烈。

1.面临挑战

⑴ 生源竞争激烈: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高校生源逐年减少,高校间生源竞争将愈演愈烈,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优质生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⑵ 经费有限: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民办院校筹资渠道有限,造成学校发展资金不足。

⑶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十三五”期间,世界各国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突破口,刺激了高等教育必须抢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高校间学科、专业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校还处于人才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就会拉大与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

2.战略机遇

“十三五”期间,虽然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发展机遇也随之增加。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我国服装纺织业在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一大批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将继续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和我校专业特色相关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学校的发展将迎来又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⑴ 国家和陕西省对民办院校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作为民办教育大省,陕西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出台了一系列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政策:“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给民办高校3亿人民币的专项经费支持,缓解了民办高校的经费压力,“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延续这一政策,并将年总经费增加到4亿元人民币。随着陕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一政策将不断延续和加大,这对我们民办高校来说,是雪中送碳的利好政策。

⑵ 国家更加重视制造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服装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加速发展期,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驱动,中国制造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每年将有300万人才缺口。

我国服装纺织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为服装纺织行业提供了创新动力,将推动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国服装纺织业在“十三五规划”中将重点建设和推广智能生产,最终我国服装业将告别劳动密集型的形象。在技术升级过程中,服装纺织行业在科技方面越来越强的需求,将会为服装类高校的产学研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制造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成为服装产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增长点。

我校是以服装为特色和优势的工科院校,行业兴盛,人才需求增加,为我们的招生、就业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适应需求,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⑶ 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越来越深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已经成为现实;政府管理职能迅速转变,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自主设置专业,落实高校办学主体地位,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逐步推行、鼓励高校自主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向部分高校下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允许高校在核定编制内自主进行人员聘用与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转机制;诸多审批事项简政放权,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正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同时,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学校克服困难、再展宏图的重要前提。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指标

 

学校在认真分析“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广泛的研讨,确定了“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依法办学;秉承“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学产研相结合,促进内涵发展,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工科类应用型民办高校。

发展定位:以工为主,突出服装类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兼有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立足陕西,面向中西部,为区域经济和服装纺织行业提供人才支持。

(二)发展思路

1.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将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为优秀人才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一支数量更充足、结构更合理、水平和质量更高的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

2.突出办学特色。密切关注服装纺织业的转型发展进程和“互联网+”、智能制造引发的技术革命,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依靠“市场化思维”,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使学校服装类专业和与其密切相关的专业群,特色更加鲜明,影响力更加广泛。

3.坚持学产研结合,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利用学校“集团办学”的优势,通过与西咸新区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地方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升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

4.坚持科学发展。确立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以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抓手,以特色建设为核心,以强化规范管理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在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逐步扩大本科专业的覆盖面和本科生的规模,积极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准备工作,为完善学校的培养层次布局奠定基础。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争取获得工程硕士授予权,办学特色更加明确,服装类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综合实力在陕西民办高校中进入第一阵列。

⑴ 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工科类应用型民办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学合格评估。

⑵ 积极争取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分解目标

⑴ 教学评估

通过2年左右重点建设,使各项办学指标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2018年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验收。

⑵ 特色建设

在已经凝练形成的办学特色基础上,加大建设和培育力度,使其内涵更丰富、亮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

----以服装为主线,沿产业链延伸的专业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努力使专业教学计划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明晰。努力将工艺文结合的特色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季羡林国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教育落在实处,取得标志性成果。

----班主任助教制体制创新进一步得到深化,在全国或省内取得标志性成果。

----企业办学、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出行业可比性经验。

----专业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改革得到全面推广,使毕业生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

⑶ 队伍建设

“十三五”末,使专任教师的数量、结构、水平和素质全面得到提升,更加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使具有教授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得到大幅度增加。同时要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精通业务、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重点建设一支实践能力突出、扎实稳定的实验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加大力度,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精良的校外实践指导队伍,提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

⑷ 专业、学科建设

“十三五”期间,本科专业达到30个以上,形成服装、艺术、珠宝、医药专业各具特色的专业群。每个专业都要有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教学水平高的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都要形成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抓好经济学学科建设。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 “四个一流”的计划,按照一流师资——一流专业——一流学科的思路,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一流学科。

⑸学产研结合

“十三五”期间,建设30个(每个专业建成1-2个)以上稳定的、热线联系、有实际内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形成机制,内容充实,考核严格,效果明显。

⑹办学条件

“十三五”期间新增投入3.5亿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一批与国家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科技含量高的实验实训项目,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条件进入省内一流行列。

⑺对外合作交流

根据学校“国际化视野”的办学思路,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十三五”期间大幅度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伙伴,新落实3个以上的合作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⑻党建工作

“十三五”期间,学校党建工作要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省级“文明校园”。进一步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努力建成省级“平安校园”。

⑼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新民办院校的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研究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核机制。把服务的理念贯穿在管理的全过程,提倡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

⑽教职工福利待遇

“十三五”期间,在努力实现学校各项发展目标的同时,使全体教职工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平均年薪酬增量达到15%左右,在省内民办高校处于前列。

3.主要发展指标

“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

项 目

指标名称

指标数量

指标属性

办学条件

新增校舍面积

8万平方米

约束性

规模结构

在校生数/本科生数

12000人/8400人

约束性

师资

队伍

专任教师数

680人

约束性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

80%

预期性

学科带头人

60人

预期性

教学名师(省级/校级)

3/10

预期性

信息化建设

教学环境/教学手段

有线无线全覆盖

预期性

环境建设

道路/绿化

按新设计

预期性

专业

建设

专业数

60个以内

预期性

本科专业数

30个

约束性

培养硕士学科

3个

约束性

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省级/校级)

3/5

预期性

专业群

5

预期性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省级/校级)

5/20

预期性

教材建设

国家规划/省级精品

2/2

预期性

 

实验室建设

省级重点实验室

2

预期性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5

预期性

新增教学仪器总值

3000万元

约束性

特色建设

季羡林国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1

约束性

西部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1

约束性

关中地方文化展示中心

1

约束性

丝绸之路服装博物馆

1


教育

教学

省部级教改项目

新增8项

约束性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新增3个

约束性

各种赛事获奖(国家级/省级)

6/30

预期性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预期性

精品课程(省级/校级)

5/30门

预期性

教学团队(省级/校级)

3/10

预期性

新增教学投入

1亿元


科学

研究

学术论文(核心/普通)

50/800

约束性

科研经费

100万元/年

预期性

发明专利

30

约束性

自然科学项目(省级/校级)

5/30

约束性

大学生双创项目

国家级/校级

20/100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将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全校师生员工要以评估为契机,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促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以评估工作为“纲”, 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各项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以评估工作为抓手,推动各项改革顺利实施。通过实实在在的评建工作,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

1.按照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项目,按项目分解任务,按任务分类,制定任务目标,实行项目管理。

2.按照项目组建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明确项目建设标准,落实具体任务,制定项目考核制度,实行项目负责制。

3.按照建设阶段开展验收与整改。组织督查班子,定期验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层层督促落实,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集中财力进行重点投入,增加教师数量,优化队伍结构,稳定教师队伍。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与分年度计划,明确引进专业带头人计划和年度补充教师计划。

2.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博士学位或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研究符合实际的待遇政策,明确引进人才有关科研、住房、薪酬、福利等标准。

3.创新教师考核机制,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政策与方法,要以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为教师的提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4.设置专项资金,鼓励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攻读学位,支持教师晋升职称,制定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计划、教师国内外交流计划。组织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业务交流。聘请企业、科研院所有丰富工程背景的高水平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水平。

5.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针对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的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培训、研修、学术交流、素质提升等活动,使教师发展中心真正成为教师之家、成长摇篮。

(三)专业群建设

坚持教学、科研与相关产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实增强学校各学科和专业的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学校按照建设一流专业教学团队促进一流专业群建设,在此基础上组建应用型科研团队,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优先建设学校具有突出特色的专业群。

1.服装艺术类专业群:在服装学院、艺术学院、珠宝学院建设跨二级学院、跨专业的,具有鲜明服装特色的专业群。

2.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在经管学院管理类专业、经济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跨学科的专业群。

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以电信学院为基础建设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

4.医药专业群:以医药学院为基础,以地方中医药为特色建设医药专业群。

(四)产学研基地建设

利用学校“集团办学”的优势,继续加强与集团内企业的天然结合,并积极与集团外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设计等方面进行合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学研究工作的全员参与率,积极推动实用型和应用性研究,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每个专业至少建立一个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共同实施产学研项目。为争取工程硕士授予权创造有利条件。到“十三五”末,使学校的科技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布局,取得一批代表性的成果。

(五)教学改革

1.围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这个中心工作,按照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思路,研究适应培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教学方法,整合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程,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2.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从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支持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激励系统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这两个核心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争取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高度认可,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3.分别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部门管理等不同角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教学标准,通过不间断的引导、督促、检查、落实,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环境建设

1.校舍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建信息综合大楼、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游泳馆、专家公寓等建设项目,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用房不低于28万平方米;加大校园环境建设投入力度,完成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的改造;美化校园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美丽校园。

2.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支持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全面改善实验实习实训课条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培养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在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方面位列陕西省民办高校前列。

2018年前至少获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争取获得1个省级工程中心和至少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要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移动数字校园。实现学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各实训场所之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一致,并提供移动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全面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技术领先,扎实有效的原则进行建设。整个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达到五位一体;安全监控系统可多角度多任务的有序管理;无线WIFI可达到校园内不间断不掉线高速体验;学生综合服务、教师综合服务的并行建设,实现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2018年前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完成校园直播系统。

(七)季羡林国学院

“十三五”期间,继续发挥季羡林国学院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在季羡林国学思想研究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

1.编辑出版《季羡林国学思想研究》刊物,2018年前按照季刊出版(内部)。

2.举办季羡林文物展览。做好季羡林文物的整理工作,2018年上半年举办季羡林文物展览。

3.举办季羡林国学思想与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举办季羡林国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教育展览。

(八)特色项目建设

“十三五”期间结合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初步建成以下5个机构:

1.丝绸之路服装博物馆

2.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史馆

3.季羡林国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4.西部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5.关中地方文化展示中心

建设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2018年上半年初步建成,2020年末基本建成。

(九)招生就业与学生服务

招生和就业工作是民办大学的生存基础,学校将继续加大招就工作的力度。“十三五”期间,招就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使招就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稳定招生规模,扩大本科招生数量,使本科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2.认真研究招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组织一批会宣传、能招生的专职队伍,制定具有激励机制、符合学校实际的招生政策,稳定并逐步提高学校的招生分数线,促进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不断提。

3.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4.牢固确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季羡林国学院的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强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形象文化建设,规范学院形象标识,规划校园雕塑景观,建设人文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积极塑造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十三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政治保障。充分发挥党委在民办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不断探索完善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干部培训等制度,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本单位本部门坚强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支持和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民主党派和各类群众团体在学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完善相关的机制和制度,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二)管理保障。坚持和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完善董事会、教代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制度,清晰界定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推进现代大学的管理机制建设。

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建立工资福利的正常增长机制,在提高办学效益和实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

完善校、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强化校级宏观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选择部分二级学院开展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以适应大规模多学科办学的需求。

(三)资金保障。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学院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方面重大目标的实现;保证设备、图书等办学条件生均指标不断提高。在积极争取集团下属企业对学院教育事业支持的同时,组织好陕西省民办教育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十三五”期间,力争获得集团下属企业投入累计超过3.5亿元,获批政府专项经费累计超过1.5亿元。

“十三五”期间,学院面临光荣而艰巨的建设任务,全校师生员工要胸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远大理想,把握机遇,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 为早日实现学院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