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党政办

Party government office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6-12-30  点击:[]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教师指导帮扶持续跟进,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浓厚、创新创业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整合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为依托,以培养锻炼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抓手,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专业教育改革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强力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教育教学系统改革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点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方式,强化实践,注重应用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指导能力提升结合,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以超越发展的魄力,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引进专家教授领衔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现有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深化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结合,汇聚培养合力,协同推进育人。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集聚校、企、行、政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三、总体目标

要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2016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十三五末,有效整合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搭建4—6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成8—10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四、主要任务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需要,依据教育目标要求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需求,体现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特色,创新创业先进理念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渗透于各个专业教学环节,覆盖四个学年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校企、校地、校校、校所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转变。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三)优化课程结构,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建设、引进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四)打破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混合式和项目化教学,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按照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破除“高分低能”弊端。
    (五)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统筹规划校内创新创业实训教学资源,调整优化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积极搭建共享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电子技术、智能机器人、传统艺术与文化、个性化服饰珠宝等四个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校内创业成果孵化基地。建立共享实验教学平台管理新机制,全天候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并把开放情况纳入各院(部)专业评估标准。建好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抓好制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把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优先支持有意愿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七)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与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改革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五、组织保障与任务分工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宣传部、招就处、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后勤保障处、团委和各分院党政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学院,独立办公,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日常工作。各学院成立创新创业专门工作组。

   (二)任务分工 

  1.创新创业学院: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对接地方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培训、实训、项目申报、评审;建设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用场地;积极创造条件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

    2.教务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校地、校校、校所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3. 计划财务处:多方筹措创新创业资金,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学生创业实践。

4.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营造,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组织培育。全面加强大学生科技“三下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素质拓展活动。

5.人事处: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6.就业指导中心:宣传国家、省、市创业就业政策,创建创业就业环境;创建就业创业基地,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组建校友创新创业就业联盟,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协助教务处搞好创新创业就业课程、教材开发,加强创新创业就业教育。

7.宣传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成才观、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