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新冠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陕西省持续发现省外输入病例,主要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其中部分造成本地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流行性出血热大高峰即将到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继续上升,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发病小高峰,全省教育系统校园疫情防控和多病共防形势严峻复杂。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全省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特别关注以下事件。
一、特别关注事件
新冠肺炎:近期,全国多数省份相继发生本土疫情,尤其是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四川、山西等地疫情形势较为严峻。自9月20日起全省持续报告外省输入病例,疫情呈现省外多点输入与省内局部续发并行,省外输入感染者激增,呈现感染来源多、涉及地市广的特点。作为进出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每日往来人员较多,人员流动频繁,且境外输入病例持续报告,全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受到社会面疫情影响和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加,部分地市的学校陆续报告一定数量的师生密接和确诊病例,多重因素叠加,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建议:各地各校要按照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具体安排:(1)加强门禁管理。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严格门禁管理,严格人员管理,教职员工、家属、租户、商户一视同仁、同等管理,严禁只管学生、不管职工。(2)落实防控措施。落实好扫码、测温、查验行程码等制度。严格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和环境消毒。按属地防控要求做好全员核酸检测,重点人员检测和抽检工作,确保师生、保洁、安保、食堂、宿管等不漏一人,确保应检尽检。(3)做好宣传引导。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全力做好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及时转换,提高授课质量,全力解决师生学习、生活、就医关切,赢得师生理解支持。(4)提高处置水平。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隔离场所保持启动状态,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高效结合,补好短板漏洞,加强督导检查,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二、重点关注事件
1.流行性感冒:第35-39周全省流感监测哨点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821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2.77%。近期全省流感增幅较大,加之10月份气温降低,流感发病将会持续上升。
建议:(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省卫健委、省教育厅《陕西省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2022版)》要求,知情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和控制流感疫情暴发流行。(2)要继续加强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有春季、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以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大高峰,现已进入发病高峰,应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防控出血热发病的最有效手段。西安、渭南、咸阳和宝鸡等重点区县的学校要做好学生出血热疫苗全覆盖接种工作,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2)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示,开展实施灭鼠、防鼠等病媒防控措施,提醒师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一般关注事件
1.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近期,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应警惕中小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出现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发病。
建议:(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醒学生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腮、水痘等,按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2)加强对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及病因追踪、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各项措施。
2.手足口病:历年监测数据显示,10-11月为全省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应继续做好防控,着力降低重症率,避免发生死亡。
建议:(1)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及重症、死亡病例发生的有效手段。结合本地疫情特点和防控需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指导和接种知识宣传工作。(2)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防病意识,落实流行期家庭“84”化消毒措施,一旦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诊。(3)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督促学校及托幼机构做好手足口病日常防控,严格执行晨午检、缺课登记、病因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和卫生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
3.其他感染性腹泻:天气逐渐变凉,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其他感染性腹泻逐渐增多,应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1)严格落实省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三部门《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若干措施》,强化部门监督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学校岗位责任。(2)及时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格采购、贮存、加工、消毒等关键环节管理,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技术规范培训力度。(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食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和危害,增强师生防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