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
2022年,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领导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核心,坚持评建工作二十字方针,凝聚合力,真抓实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取得了各项事业的显著成效。
一、办学理念更加明晰,顶层设计更加精准
2022年,董事会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幸福大学目标,狠抓教育思想大讨论、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高端人才引进、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建设提升,用全新的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完善修订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董事会围绕依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大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开展了顶层设计高端研讨,准确定位学校十四五期间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对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全方位谋划,系统化打造,审定修订学校十四五规划,科学绘制学校构建特色鲜明的民办一流应用型幸福大学蓝图愿景,明确了构建特色鲜明一流应用型幸福大学的目标和陕服方案,精准开展评估工作巡视诊断,强弱项补短板,推进评估整改精准落实,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2022年学校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章程》进行了修订,增加党的建设新内容,章程制度内容完备规范,是学校依法依规管理的依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章程》等“一章八制”为主体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依规治校。调整充实变更了董事会成员和校委会成员各2人,切实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进程,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进一步厘清了办学理念。在加强评估整改和内涵建设方面,董事会邀请西部评估中心、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资深专家,组成学校战略发展智囊团,暑期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展诊断评估,精准把脉,培训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谋篇布局,对评建整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切围绕评建指标达标来规划,一切围绕评建整改来布局,一切围绕评建指标来建设的要求。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条件改善等硬件指标建设,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抓整改,抓建设,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合格要求。
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
4.夯实防疫主体责任,疫情防控更加有效。我校在省教育厅和西咸沣西防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强化属地联动,落实四方责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挡住病毒传入校园入口,全面筑牢校园防疫安全防线,牢牢守住学校零感染底线,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封校不停课,封校不停学,防疫与教学两不误。2022年我校线上教学课程门数总计1287门,参与在线授课教师500余人,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11113人。
5.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优化疫情防控21条新要求,制定完善实用、管用、能用的应急预案和重大节假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指挥高效、体系完备、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协调统一、运转顺畅的校园防护体系。以战备的组织管理,做好“平战转换”准备,确保应急状态“快封快解”,严格执行好落实好上级防疫政策,做到不加码,不走样,精准科学,防控措施不增不减,取得打赢校园防疫阻击战决定性顺利。
6.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人财物服务保障。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及保洁消杀工作;加强餐厅、超市等经营场所及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严格按要求设置生活物资专用通道,把牢各种物资进入校园防疫关口;严格按照要求设置配备61间隔离房,做好应急准备;严格抓好开学初、节假日、封控前、政策调整时师生返校排查,教师上下班“两点一线”,做到全闭环管理;同时加强对省外返校人员、重点人群在校外隔离场所和校内进行5+3健康监测管控,堵塞防疫漏洞,筑牢校园防疫安全防线。2022年我校共投入防疫资金122.6万元,保障了校园无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发生,维护了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三、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7.搭班子、建机构、定方案、抓落实。董事会、党政领导班子把评估整改作为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成立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七个一级指标工作组,明确评建办职责和各单位评建工作任务,以“五个评建大会”(即:评建工作启动大会、诊断评估检查大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七个一级指标检查推进会、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为抓手,通过搭班子、建机构、定方案、出成效,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评估整改方案,逐级开展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0个观测点对标对表指标解读,召开内涵建设培训会15场次,7个一级指标检查推进汇报会7场次,扎实认真开展从顶层设计,到二级学院到专业的全面建设部署安排,全力抓好精准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了十四五期间围绕评估抓改革、抓建设、抓质量核心重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环境和办学条件,规范了教学管理,健全了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有力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8.抓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促进师资结构数量达标。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修订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制定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联合培养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工作方案》,选派近60余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22年以来,全年共引进自有教师15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2名,其中:教授26名,副教授26名,生师比达到19.86: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基本符合要求。
9.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狠抓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队伍培训,专业内涵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标志性成果打造,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22年,新修订了26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印发相关教学管理制度32个,召开教学工作例会7次,开展教学管理队伍培训6场次,组织100多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学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校级决赛。规划建设的8个实践教育中心,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3000平方米,瑜伽馆、游泳馆、健身馆等体育教育中心场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1个,新增校企实习基地6个,就业合作协议5个,达成联合办学、人才培养、订单培养培训、项目合作开发意向6份。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省第八届大学生(TI)杯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第八届“百福杯”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荣各类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9项,铜奖6项,优秀奖2项。
10.抓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促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是积极推进我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修订完善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试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知识产权评价体系(试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专利申报流程(试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二是策划申报科技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教师发表核心学术论文425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6项,获批教育部重大项目立项6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资金较上一年增幅39%,授权专利45项,申报的陕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服装智能制造获批陕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各项科研成果均创历史新高。
11.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教学条件和服务质量升级提档。2022年,董事会狠抓民生服务质量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投入,投入4000万元实施了5大工程,改造修缮研究生和学生公寓300余间、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项目3000平方米、建成艺术工匠园工程项目600多平方米,建成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700多平方米,实施图书馆四楼电子阅览室装修改造面积3000多平方米,增加阅览座位数700多个。极大地改善提升了教学条件、师生生活条件,解决了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师生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显著提高。
12.抓综合改革和目标管理,促进学校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在评建工作推进中,学校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为统领,启动实施了薪酬体系调整改革,目标责任量化考核与岗位职责改革,人才发展引培改革,科研制度改革,车队管理改革,实验室及办公场所调整改革,后勤信息化管理服务改革等重大改革7项,并取得显著进展,有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立了目标责任管理体系,质量评价管理体系,常态化评估检查推进机制,推进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发展活力、核心竞争力。
13.抓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促进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健全完善“大思政课”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14.学校狠抓顶层设计和战略发展规划谋划调整,高端人才引进、用全新的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推进人才强校建设方面,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1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强化人才引进、联合培养,确保学校高质量人才需求。引进高层次人才70余人,充实董事会、校委会和各二级学院领导层力量。在资金投入方面,投入3.5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条件改善等硬件指标,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抓整改,抓建设,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合格要求。
五、完善基础服务保障,提高师生服务质量
15.改善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完成改造教职工宿舍独立卫生间,新增教工宿舍20间,安装了免费直饮水,热水洗浴进入宿舍,改善了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更换了13栋学生公寓直饮水机、更换全部洗衣机、重新装修洗衣房,热能洗浴全部安装到每个学生宿舍,方便了学生饮水、洗浴、洗衣。更换了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G楼、教职工宿舍楼的直饮水机,为教职工、学生提供免费饮水。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坚持不涨价、不减量、不降标,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常态化管理,尽心尽责让师生员工吃的卫生、吃的健康、吃的愉快。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6.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党委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建立每周一召开党政碰头会、党政负责同志随时沟通协商重要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党委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围绕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70条整改措施,制定修订制度文件21项。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做好非党董事会成员、行政班子成员、少数民族师生工作,领导、指导教代会、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规范运行。6月23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做法。
17.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建校院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学能手、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四支队伍”宣讲团开展校内宣讲。为基层党组织、教职工统一配发学习资料、购置学习笔记本,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全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各两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43名,发展党员400名。5个基层党组织、10名党务工作者、43名党员受到校党委表彰。
18.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调整充实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2022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建立并完善风险排查、提醒追责、新媒体监管等机制,积极稳妥处置网络舆情,壮大网络工作队伍。定期研判、梳理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全年学校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问题。
七、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9.严格按照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奖助学金。2022年评选国家奖学金19名、国家励志奖学金363名,国家助学金3111人,奖助学金总人数3493人,金额1168.28万元。建档立卡243人,资助53.51万元、减免学费189.35万元。按照有关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提取5%的资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55次,组织校风学风、安全检查60余次,安全教育检查常抓不懈,年内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严重违纪违法事件。吸收和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150余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学生疑难问题80余件。受理学生保险理赔61起,理赔金额50余万元。
20.提升学生服务质量。学校投入300余万元新建了“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从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6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提供了平台,受到师生好评。承担的学校省级“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指标体系已全部达标,自评报告已正式上报省委教育工委稳定办。第七届“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实践活动成果颇丰,获省级奖励7项。团学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扎实有效,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在“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两个作品获省级铜奖。荣获西安市团体献血先进单位。2022年省教育厅官网先后3次报道我校“疫情防控学生志愿服务”、“资助育人”和“优秀学生励志成才案例”。全体学工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承担了大量任务,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受到驻地疫情防控部门和学校好评。被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八、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1.招生就业工作稳中向好。加强招生科学管理,不断强化措施,招生工作连年突破4000名。2022年省厅下达我校普招计划3985名(本科1495名、专科2490名)、专升本计划1005名,合计4990名;实际完成报到普招人数3704人(本科1370人、专科2159人)、专升本人数746人,合计4275人。
22.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签订企业89家,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1场,线下各专业招聘会9场,成功为我校547名2022届毕业生申报了求职创业补贴;西部计划报名168人,录取12人,创历年最高;选拔60名学生参加中直北戴河实习实践,选拔3名学生参加人民大会堂实习实践;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精心组织2022届毕业典礼和欢送晚会取得圆满成功。通过共同努力,2022届4231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63%。
九、不断加强财务、审计、图书馆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国家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学校制定有《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财务资产审计制度汇编》,并贯彻和落实教育厅《关于加强陕西省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各类经费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报销程序。进一步加强预算内经费、专项经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对线上网上支付报销系统的管理,切实提高费用报销效率。
24.积极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办法》及《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三个管理办法。根据《审计法》和教育厅等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实施办法,为开展工程结算审计奠定了基础。2022年,按照省教育厅审计处安排,完成了对学校“2012年-2021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年限跨度十年。
25.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加大为读者提供“主体性”服务,深化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等高校知识服务中的作用,从文献体系建设、人性化服务、工作改革与创新、内涵式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途径满足读者需求。不断拓宽购书渠道,力求使采购书籍符合我院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图书馆共接待到馆读者110万人次,借还图书8.3万余册。
十、2023年度工作思路及要点
2023年,我校工作的重心将持续加大评估指标达标建设,以“专业提升年、评建攻坚年、作风改进年”为突破口,全力破解学校高质量发展瓶颈,以时不我待,勇毅前行的责任担当,创新奋进,真抓实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
202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评建工作“一条主线”,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和经费管理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评建一条主线
1.强弱项补短板,精准抓好整改。按照评建工作二十字方针,深化“三个基本”内涵要求,以“评建攻坚年”为突破口,全面开展七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0个观测点对标对表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整改重点、任务清单、整改台账,瞄准靶标,主动扎实开展达标建设,整改提高,确保评估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为顺利通过合格评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抓重点攻难点,解决三大问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开展逐学院逐专业查证整改,进一步优化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制定管用实用的教师引进政策和教师发展激励政策,有效促进师资队伍结构数量达标,确保生师比低于19:1,高级职称高于30%。细化教学日常经费科目和项目明细,用足用好教学日常经费支出,确保全年教学日常经费支出指标达标。加大实验软硬件建设,改善本科实验教学条件,按国家标准配置仪器设备。
3.更新发展观念,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本科理念转变,促进专业均衡发展,打造有水平有特色的服装、艺术专业品牌,举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落地、专业认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质量评价体系等论坛,促进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落地见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开放实验室开放率,适应地方性、应用型市场人才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突出五个重点
4.抓好专业建设。紧紧围绕产业升级、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培育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加大推进教学改革,争取获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管理队伍培训,培养和发现有潜能的管理型人才。抓好“国学院、图书馆、体育馆”三馆特色育人平台建设,推进6个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完成8个教育中心建设,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支撑,加大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新突破。
5.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强化过程管理,动态调配,任务包干,强化目标任务量化考核。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大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方法,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指挥棒,下功夫解决专业不均衡问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6.建强管理队伍。建强领导班子、教师、科研队伍,建立抓班子带队伍促落实工作机制,夯实包抓联系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责任,明确包抓任务,推进“三支队伍”有效发挥作用。建强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优化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编制,充实补齐教学一线管理人员,按照评估指标要求,切实从观念、机制、政策等方面制定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方法,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薪酬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抓好兑现落实,确保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用优秀的老师培养优秀的人才。全年新增自有专任教师不少于150名,新增高级职称不少于35名。
7.推动课堂革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质量,深化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三创教育融合。积极开展“课堂革命、陕服行动”,改革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掌握每名教师的授课情况,制定课堂授课标准,采用“一对一”辅导方式,保证课堂授课达标率百分之百,优秀率达到20%以上。实施各学院专业教学全过程监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专项教学工作评估,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8.转变工作作风。以提升职能部门工作效能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树立高标准示范引领、典型样板标杆带动,积极开展追赶超越、比拼争先创优活动。在干部管理上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标准衡量干部、考核干部、要求教师,用发展的思想、理念、标准建强老班子,带好新队伍。
(三)夯实五项保障
9.强化党建引领,激发组织活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主题教育全覆盖,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争创五星级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0.坚持五育并举,强化思政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青少年读书行动,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积极构建“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格局,实施“大思政课”创建活动,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担当起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新使命。
11.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达标。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实验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从思想上、理念上、办学条件以及治理体系等方面认真分析研判,制定详细的整改落实工作计划,精准施策,切切实实把差距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整改到位。完成顶层设计导读,切实解决好部分专业招生难问题。
12.狠抓教学质量,促进长远发展。打造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等,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打造五育育人体系。抓好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管理,这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师授课考勤制度,制定课堂教学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抓好第二课堂,实践实训教育,提升专升本、四六级考试、考研过关率,获取一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成果。
13.坚持求真务实,提升工作效能。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的优良作风,崇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育人环境。按照评估指标的具体要求,一条一条、一项一项地把每一个指标和项目落到实处,不留余地,不留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尽职尽责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合格评估目标的实现。
(四)抓好十项工作
14.思想教育。深化改革,营造氛围。加强学校思政工作,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对外宣传和新媒体宣传工作方案,强化党的理论武装,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
15.队伍建设。强化作风,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纠治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担当尽责,务实创新能力和水平。
16.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突出重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三项改革,狠抓“一流专业、示范中心、一流课程、教材、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一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一师一优课。
17.学生工作。更严更实,创佳创优。加强学风、校风、教风建设,凝练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品牌。围绕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成效三要素持续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科大赛、四六级过关、考研考证等发展,创优学生发展环境,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
18.招生就业。稳步推进,提升质量。挖掘专业潜力,巩固品牌招生,稳定招生数量,不断拓宽招生渠道,提高生源质量,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19.科技工作。加强组织,全面突破。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力争省部级项目立项获批10项以上,积极组织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和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大校企产学研合作,切实做好服务地方经济项目研究。
20.后勤保障。创新思路,满意至上。加强后勤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保障力度,促进硬件提升,提高师生满意度。积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秉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服务至上、保障到位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品质后勤、智慧后勤、文化后勤,全面建设美丽校园、健康校园和幸福校园。
21.财务管理。依法依规,服务教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教学经费支持,提高资金使用实效。
22.安全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筑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夯实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责任,确保学校政治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构建安全稳定和谐校园。
23.其他工作。抓好信息化建设,完善智慧校园网平台功能,做好数据库衔接,扩展服务功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做好教师职称提升;加强对外宣传,策划好党报党刊宣传工作,提高学校影响力;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质量。